【本報記者葉濤】傾聽民聲民意,是全國兩會的重要價值。連日來,代表委員們在全國兩會上,懷著高度負責的精神共商國是,勾勒了一幅發表"己"見和傾聽"他"音相互交織的生動畫面。
"開展企業感受度評價,更好發揮營商體驗官、'媒體觀察員'隊伍的作用,讓企業和社會來評價政府工作。"在3月6日舉行的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全體會議上,上海市政府負責同志表示。
"我表個態,各位代表們所布置的作業,我回去一定認真做好,認真去做。"3月7日,證監會主要負責同志在浙江代表團聽取代表意見建議時,做出如上回應。
由此聯想到去年12月23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想聽到你的聲音!》開啟的"@國務院,我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建議"網民建言征集活動,不同場合、不同話題、不同形式,卻有著相同的指向--注重傾聽市場的聲音。這一指向契合了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注重傾聽市場的聲音,協同推進政策實施和預期引導,塑造積極的社會預期。"
注重傾聽市場的聲音,體現了對規律的尊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是做好經濟工作的一條規律性認識。在政府和市場關系中,政府作用具有主動性,市場作用具有自發性。市場的聲音是市場規律的反映,注重傾聽市場的聲音,才能更好解決市場的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市場的聲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改革所向。市場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政府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突出亮點。為了消弭企業感受和政府政策之間的"溫差",強調"出臺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提高政策實效";針對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涉企執法亂象問題,在去年出臺《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的基礎上,今年又作出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的部署;滿足經營主體對公平競爭的新期待,提出實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修訂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善于從經營主體關注的焦點、難點、痛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讓經營主體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成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一條重要經驗。
市場經濟是預期經濟。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中明確指出,要"穩定預期、激發活力"。社會預期往往與當下經濟運行狀況密切相關。穩預期主要是引導經營主體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理性感知我國經濟未來走勢,使自身經營的主觀規劃與經濟發展的客觀軌跡協調同步、良性互動。而要達到這種良性互動,注重傾聽市場的聲音是重要前提。只有在注重傾聽市場聲音的前提下,制定和實施政策才能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提振經營主體發展信心,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制度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在傾聽市場的聲音中,感知經濟脈搏,感知民生百態,也是聆聽時代與歷史的足音。在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后,對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堅持市場化改革導向要求政府必須更加注重傾聽市場的聲音,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推動"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走向止于至善。
(編輯 牛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