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承載著民營經濟領域多年期盼,回應了實踐中的痛點難點問題,以法治之力為民營經濟筑牢公平競爭底線,注入強大法治動能,必將開啟民營經濟發展的嶄新篇章。
多年夙愿得償
改革開放改變了民營經濟的命運,進而解放了蘊藏在千百萬創業者身上的無限潛力,激發了蘊藏在億萬民眾內心的無限活力。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萬向集團伴隨著改革開放而發展壯大,創業以來,經歷了很多"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和磕絆。我父親魯冠球始終視法治建設為企業發展根基,積極呼吁加強法治保障,確保民營經濟的權益得到系統性支持。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多次為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建言獻策。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他進一步主張從法律層面保護民營經濟。他曾說:"對民營企業、商人的歧視幾百年前就有,現在依然有。關鍵要從法律層面確立地位,而非僅依靠政策寬容。"這席話,我深有共鳴。不止我和我的父親,所有民營企業家都對法治建設有著深切期盼,渴望有一部民營經濟自己的法律。
現在,我們終于迎來了這部新法。從當年的鄉鎮企業法,到如今的民營經濟促進法,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反映了我國從農村工業化到全面市場化的轉型路徑。
這些年,從市場準入的隱性壁壘到知識產權的維權困境,從融資渠道的"玻璃門"到政企關系的"旋轉門",我們真切感受到法治護航的重要性。5月20日,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實施,讓民營經濟這輛"國民列車"有了清晰的導航系統,讓民營企業在法律保障下能夠放心放手發展。這部法律確立了民營經濟的地位,明確了方方面面的支持政策,并通過執法監督維護公平競爭環境。可以說,它是法治改革的里程碑,也是經濟轉型的穩定器,這部法律的誕生,讓"自己人"的底氣和信心更加充盈。
勇當法治先鋒
民營經濟促進法對過去若干年不同政策法規中涉及保護民營經濟公平權益、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條款進行了歸納和匯總,使其具有了系統化的特征,一些政策條款具有了更強的法律效力。
法不學不明,理不辯不清。有了好的法律,還要有好的學法、務實的做法和踐行的辦法。萬向要勇當法治先鋒,以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為契機,系統推進法治實踐,不斷夯實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法治基石。
全面深入學習。組織全體員工、特別是管理層開展專題學習活動,確保每一位員工深刻領會法律精神,熟悉法律條款。加強宣傳推廣。將法律條文作為工作指引和宣傳標語,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同時,征集、刊登學習貫徹民營經濟促進法的體會文章,分享學習心得和實踐經驗,帶動整個民營經濟界共同學法、用法。融入經營實踐。把法律要求落實到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嚴格遵守公平競爭原則,積極參與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利用法律提供的政策支持,在清潔能源、動行智控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科學建好萬向創新聚能城,推動企業升級發展。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標志著民營經濟發展進入了法治化的新階段。萬向集團將在黨的領導下,堅守實業、深耕主業,以法治為引領、以市場為導向,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大力量。
(編輯 牛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