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名青年民營企業家,同時擔任全國工商聯青委會委員和內蒙古青年企業家商會會長,我深刻體會到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機遇與挑戰?!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猶如一場甘霖,滋潤著民營經濟發展的土壤,對我們傳統行業民營企業而言,更是意義非凡。
在保障公平競爭方面,民營經濟促進法給傳統行業里的民營企業帶來了曙光。以往,傳統行業存在諸多隱性壁壘,“玻璃門”“彈簧門”現象限制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而如今,法律明確規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各類經濟組織可以依法平等進入,并對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定期清理市場準入壁壘等作出要求,“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公共資源交易不得有限制或者排斥民營經濟組織的行為”,這使得我們在參與市場競爭時,能夠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公平角逐。例如在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招投標中,民營企業不再因身份受限,能夠憑借自身實力獲取項目,拓展業務版圖。
投資融資問題一直是傳統行業民營企業發展的痛點。民營經濟促進法提出多項舉措,旨在優化投融資環境。規定金融機構單方面中止貸款需承擔違約責任,并建立完善融資風險市場化分擔機制,這有望破解長期困擾我們的“抽貸斷貸”難題,讓企業的資金鏈更加穩定。同時,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民營企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寬融資渠道,為傳統行業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技術改造等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內蒙古地區的傳統產業,如能源、制造業等,在技術革新過程中,常常因資金短缺而受限,有了法律的保障,企業在融資時將更有底氣。
科技創新是傳統行業實現突破發展的關鍵,民營經濟促進法也給予高度重視。明確支持有能力的民營經濟組織牽頭承擔國家重點技術攻關任務,向民營經濟組織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對于傳統行業民營企業而言是難得的機遇。我們可以借助國家科研資源,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業技術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比如,我們商會從事制造業的企業,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利用新技術改進生產工藝,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能耗,實現了綠色可持續發展。
作為青年民營企業家,我們要圍繞法律要求,加強企業合規建設,提升自身素質,抓住法律帶來的發展機遇,為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發展乃至全國民營經濟的繁榮貢獻力量。
(編輯 牛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