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程子桐 顏韻】春光漸好,火熱的"就業春潮"為人才對接注入新活力。4月1日,2025年度"百城千校萬企"促就業行動動員部署會暨湖北省專場招聘活動在湖北工業大學舉行。招聘會現場,求職者手持簡歷穿梭于人群中,許多展臺前排起長隊,企業HR與求職者精準溝通、雙向選擇。這場由全國工商聯、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舉辦的大型就業促進活動,匯聚了政府、高校、企業三方力量,為高校畢業生與民營企業搭建起精準對接的橋梁,讓就業服務不僅"春意盎然",更能"長效續航"。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畢業生是黨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承載著億萬家庭的殷切期盼。"百城千校萬企"促就業行動,是深入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助力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實踐。目前,行動已連續開展四年,累計提供就業崗位超千萬個。今年,湖北省17個地市州同步舉辦專場招聘活動,規模再創新高。據統計,線上線下累計超3萬家企業、商會參與其中,提供就業崗位超27萬個。
擔當擴容就業"蓄水池"
近5年,到民營企業就業的畢業生人數,占當地落實去向畢業生一半以上。民營企業成為穩就業的主力軍,發揮著重要的就業容納器作用。
武漢格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堯晨光的創業故事,成為會場的勵志樣本。這位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帶領團隊研發的糖尿病干預產品已上市兩款,借助政府搭建的高層次人才交流平臺和高校提供的技術創新平臺,不斷攻克難關。"希望見到更多學弟學妹們成為同行人,讓我們一起用青春和汗水,書寫屬于我們的創業篇章。"堯晨光表示,他的團隊集納了超60%的碩博人才,今年公司提供了多個崗位,吸納優秀人才。
民營企業釋放的"人才虹吸效應"持續顯現。"我們與全國多家高校建立合作,每年舉辦20余場招聘宣講會,年均吸納應屆畢業生100余人。"湖北東貝機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敏介紹,公司通過"平臺+機制+生態"三位一體引才策略,為科技人才提供充足的研發經費和先進的實驗設備,建立以業績為導向、差異化的薪酬管理機制,實現科技人才"引育留用"。
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正在轉化為人才競爭的軟實力。湖北祥云(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則實行公司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機制,年技術投入超3億元,并設立年度1000萬元創新獎勵基金,對成果轉化人員實行"住房獎勵+股權分紅+超額利潤分享"的復合激勵,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近3年,公司吸納大學生實習2000余人,招聘大專院校畢業生1000余人。"公司始終秉持'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的理念。"湖北祥云(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華文說,公司將搭建更廣闊的創業創新平臺,以人才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安捷物流是一家大型科技綜合物流服務企業,2001年成立以來,堅持創新驅動,提供就業崗位持續增長,且人均薪酬每年增長10%左右。特別是近3年,先后在武漢和重慶武隆、永川等地投資2億余元新建工廠、新設公司、新上項目,帶動新增就業770余人。
就業服務的溫情細節,彰顯民企招聘的溫度。招聘會現場設置了政策宣傳、AI職業指導、招聘洽談等專區,并邀請人社、住建、公積金中心等部門解讀就業和安居政策,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協同奏響"產教融合"強音
高校是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民營企業是成果轉化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主體。產教融合是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貫通的重要路徑,民營企業承擔著引才、育才、用才的主體責任,民營企業正成為人才培養的"第二課堂"。
"我們依托盛隆工程師學院,打造訂單班,實行雙師互聘制,企業聘10余名教授,高校聘10余名工程師,促進人才雙向流動。"盛隆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謝清倫介紹,盛隆電氣作為湖北省就業見習示范基地,與30余所高校共建基地,目前已助力千余名人才實習就業,并創新"雙師互聘制",推動高校教授與企業工程師雙向流動。
姜敏透露,公司已依托湖北理工學院開設"東貝卓越班",定向培養卓越工程師,累計定向培育大學生60余人,與湖北工程職院等學校共辦技能人才"訂單班""新型學徒制"培訓班,累計培養技能人才700余人。
科技成果轉化通道的拓寬,進一步激活了校企合作的深度。武漢依迅北斗時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民企與武漢大學等高?,F場簽約,共建實驗室和實訓基地。高校是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民企是成果轉化的"主陣地",雙方合力破解"科研與產業兩張皮"難題。
"我們公司持續強化與武漢工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院校產學研合作,成功轉化技術成果20余項,其中合作的'濕法磷酸及伴生資源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獲省科技發明獎一等獎。"胡華文在會場自豪地介紹。
在本次招聘活動主會場湖北工業大學,學校與華為、湖北交投、長飛光纖等行業頭部企業建立了協同育人機制,推動工程教育從學科導向轉向產業需求導向。"學校大力推進產教融合發展,主動對接企業行業需求與標準,創辦了芯片、智能制造、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數字藝術等4個現代產業學院,是華中地區率先探索成立現代產業學院的高校。"湖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彭育園表示。
會上,十堰市武當山茶產業品牌聯盟等多個行業商會與湖北漢江技師學院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加強學生技能培養,"靶向育人",鍛造工匠英才,促進就業創業。
招聘求職駛入數智化"快車道"
"掃臉求職,只需三步"。智能刷臉投遞設備吸引了大量畢業生排隊體驗。"刷臉投遞后,系統自動篩選出所有匹配的企業,后續流程全在支付寶完成,省時又高效。"本次招聘活動現場一位受訪的同學表示。據支付寶數字就業湖北負責人介紹,這些智能設備集納了多家企業多個崗位信息,算法可根據求職者專業、經歷等實時推送個性化職位,大大提升了供需對接效率。
本次活動科技感滿滿,"刷臉求職機"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現場還設置了高端人才、烘焙行業沉浸式體驗等創業就業特色專區。同時,線上線下雙軌并進的服務模式,也讓就業服務突破時空限制。湖北省17個地市州同步啟動招聘活動,并通過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湖北公共招聘網、聯企e站App、前包人力集團招聘平臺等持續開展"云招聘"。全國工商聯人才在線平臺同步開設行動專區,推動崗位資源全網共享。
記者在現場觀察到,本次招聘會涵蓋龍頭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專精特新"企業和商協會企業,涉及生物醫藥、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教育文化、金融服務等多個行業、多個領域。
其中,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數字經濟、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等新興領域的發力,也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更多賽道。招聘活動現場,武漢星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出的游戲主播、短劇演員等新興崗位備受關注,招聘負責人表示:"武漢高校云集,藝術院校的編導人才、理工科的數字特效人才備受用人單位青睞。"湖北威馬楚通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則瞄準新媒體營銷,招聘汽車主播崗位。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在數字化營銷趨勢推動下,汽車銷售行業加速向直播帶貨、短視頻內容創作等新媒體渠道轉型。武漢高校培育的新媒體專業人才與行業需求高度契合。"
現場,不少畢業生表示已經找到合適的崗位,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民營企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力軍。民營企業每年吸納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民營企業為國分憂、為民造福的行動自覺不斷加深,民營企業與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的合作越來越走向深入。
2025年度"百城千校萬企"行動將貫穿全年,力爭推動百個以上城市聯動、覆蓋千所以上高校、組織引導十萬家以上民營企業參與、提供百萬個以上就業崗位。這場在荊楚大地啟幕的就業服務行動,正托舉起萬千學子的職業夢想,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動能。
(編輯 牛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