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民營經濟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為做好新時代促進"兩個健康"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積極行動,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開展服務企業效能提升突破年行動,建立省政府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黑龍江省工商聯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傾心打造"3433"工程,不斷提升服務"兩個健康"質效,引導全省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建好建強"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重大使命任務,助力龍江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龍江實踐作出更大貢獻。
聚焦強信心添動力,以提升"三個能力"為著力點,加強民營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建設。全面貫徹信任、團結、服務、引導、教育的方針,構建和完善政治引領和教育培訓工作機制、載體和方式,幫助民營經濟人士認清發展大勢、把握政策機遇、提升能力素質,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提升政治引領力。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把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考察黑龍江期間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作為民營經濟人士和工商聯干部教育培訓的重點內容,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升思想感召力。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引導民營經濟人士厚植"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的真摯情感和家國情懷,以實際行動鑄牢"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的政治忠誠。提升教育引導力。著眼提升民營企業家戰略思維能力、創新發展能力、現代企業管理能力和化解風險危機能力,加強民營經濟人士素質提升培訓,用高質量教育培訓為企業家增"智"賦"能"。
聚焦搭平臺創載體,以搭建"四個平臺"為著力點,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做優做精"春雨潤苗""兩送一防""龍商驛家"等工作品牌,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搭建經濟服務平臺。優化與有關部門合作機制,聯合開展銀企、科企、稅企對接交流活動,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活力。搭建社會服務平臺。引導民營企業踴躍投身光彩事業,深度參與"萬企興萬村""百城千校萬企"促就業等行動,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改善民生和興邊富民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搭建對外交流平臺。發揮異地黑龍江商會、龍商總會、省對俄經貿投資商會作用,引導民營企業更好參與向北開放,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助力打造"開放龍江"。搭建數字化服務平臺。加快網上工商聯"龍商驛家"推廣使用,持續豐富數據資源、完善服務功能,努力實現惠企政策"一網發布"、科技成果"一網推送"、問題訴求"一網解答"、創新服務"一網對接",以數字化服務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聚焦暢渠道解難題,以拓寬"三個渠道"為著力點,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著眼解決民營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加強政企溝通、積極咨政建言,助力黑龍江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拓寬法律維權渠道。創新開展"法律服務季",與省公檢法司等機關聯合實施"推動解決涉民企案件""優環境強法治解難題""知識產權保護""增強民企法治意識"等4個專項行動,幫助企業解決涉法問題、提升依法合規經營能力。拓寬政企溝通渠道。落實全國工商聯"進企業、解難題,送政策、促發展"部署,與省直有關部門聯合開展服務民營企業大走訪,深入了解惠企政策落實落地情況,協調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等問題,不斷提高民營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建立和完善政企溝通機制,常態化組織政企溝通懇談活動,積極回應民營企業關切,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拓寬建言咨政渠道。落實聯系調研工作制度,創新"1+3+4+N"調研工作模式,圍繞新生代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營商環境感受度等開展調查研究,進一步摸清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用好重大建言、政協提案、工商聯專送、社情民意信息等議政建言渠道,常態化多層次反映民營企業所思所想所盼,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聚焦強根基固根本,以打牢"三個基礎"為著力點,深化工商聯及所屬商會改革發展。進一步強化工商聯、商會組織以及執常委隊伍建設,提升組織建設質效,促進新時代工商聯事業高質量發展。打牢商會組織建設基礎。按照"組建一批、調整一批、整治一批、吸納一批"原則,推動全省工商聯所屬商會擴面、增量、提質。持續推進直屬商會"六有"黨建陣地建設和"六有"秘書處實體化建設,全面提升商會規范化、專業化水平。打牢會員隊伍建設基礎。進一步推進工商聯會員管理改革,完善會員發展和管理服務機制,不斷優化會員隊伍結構,健全執委會、常委會運行機制,指導商會發展壯大會員隊伍。打牢工商聯建設基礎。實施組織建設五年規劃,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工商聯工作新文件和改革重點任務舉措為契機,加強對基層工商聯的工作指導,推進"五好"縣級工商聯擴量升級。持續深化工商聯機關理論政策庫、業務數據庫、實踐案例庫和項目化、制度化、規范化"三庫三化"建設,進一步鍛煉干部隊伍,夯實工作基礎,推動機關工作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運行。(王淑濱)
(編輯 牛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