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商》雜志記者王瀚慧】如螢火匯聚成星河,無人機編隊在夜空中繪就科技與藝術的壯美交響。從深圳灣的炫彩燈光秀到巴黎奧運會的璀璨光影,一家深圳企業正以無人機編隊表演點亮全球夜空,在低空經濟的新藍海中開拓令人矚目的創新航道。
在深圳市龍崗區,記者走進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圳市高巨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巨創新"),探尋其如何從代工起家到引領全球無人機編隊市場的華麗蛻變,以及在廣東低空經濟大潮中的創新探索。
從精密制造到無人機表演
夜幕降臨,成百上千架無人機如同星辰般在黑暗中點亮,精準編排成流動的圖案--從埃菲爾鐵塔到中國窗,從奔跑的海豚到飛翔的鳥群,畫面如電子魔法般在空中優雅切換,令觀眾驚嘆不已。這樣的震撼場景,已成為高巨創新的標志性名片。
然而,這家占據全球無人機編隊表演市場70%份額的領軍企業,最初竟是一家手機模型制造商。
2003年,高巨創新的前身"中聯訊"在深圳成立,專注于為索尼、三星、夏普等國際巨頭提供精密手機模型。公司創始人高建民1997年來到深圳,懷揣"闖出一片天地"的夢想,從手機模型代工起步,憑借對精密制造工藝的執著追求,逐步成長為全球行業龍頭。
"到2014年,我們已連續三年在手機精密模型領域做到全球第一。當你在一個行業達到頂峰,就必須思考轉型,否則將沒有更大發展空間。"高建民回憶道。彼時,智能手機興起,消費者更注重功能體驗,手機模型市場逐漸萎縮。預見到這一趨勢后,高巨創新開始尋求新方向。
在多個新興領域中,高建民最終選擇了無人機。"這個選擇與我的成長背景有關,也符合我們對未來的期許。"高建民說。依托在手機精密模型制造領域的深厚積淀,2014年,高巨創新在深圳建立起3萬平方米的專業無人機生產基地,憑借十多年積累的精密制造優勢,準備在無人機領域大展拳腳。
然而,市場競爭比預想中更加激烈。當高巨創新的生產鏈初具規模時,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已被巨頭占據大部分份額。如何突圍?轉機出現在2017年上海的一場展覽會上。
"當時我們帶著最新研發的無人機產品參展,首次嘗試以編隊表演秀的形式推廣品牌。機緣巧合下,表演被央視導演看中,推薦我們參加2018年春節聯歡晚會。"高巨創新CEO高健說,"春晚上的表演讓我們一戰成名。"
在2018年央視春晚中,高巨創新300架無人機組成的"海豚"姿態優美地躍過港珠澳大橋。這次亮相立即引發關注,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2020央視五四專題晚會、深圳特區四十周年獻禮等活動的訂單接踵而至。在全球300多個城市完美呈現上萬場表演,公司迅速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匠心鑄就"視覺奇跡"
2024年9月,高巨創新于深圳龍崗大運中心再次刷新無人機領域世界紀錄,成功以8100架無人機刷新"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吉尼斯紀錄,并以7998架無人機保持"最大無人機光源影像"稱號。于2021年5月展演的26分26秒"最長時間由無人機表演的動畫"創下該形式時長之最,更以88個"同組無人機連續組成最多的隊形"保持著全球最高紀錄,至今未被超越。
在巴黎奧運會的夜空中,高巨創新EMO無人機以毫米級精度圍繞埃菲爾鐵塔編織出奧運五環的光影;在北京冬奧會的深圳分會場上,2022架EMO無人機以"冰墩墩""雪染鵬城"的創意點亮世界目光。這些科技藝術盛宴,均由高巨創新的設備支持完成。
如今,高巨創新已形成從產品設計、模具制造、加工處理到產品組裝的完整無人機生產制造鏈條,擁有全球最大規模10,0000架無人機編隊機群,年產能可達到百萬臺,產品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更值得注意的是,高巨創新在本土無人機編隊表演市場占比約60%,在全球市場占比高達70%,成為無人機編隊市場當之無愧的"霸主"。
高巨創新的成功,離不開對制造環節的極致把控。"我們的無人機能在巴黎奧運會、北京冬奧會等大型活動中完美呈現,靠的是百分之百合格的部件和百分之百可靠的技術。"高健解釋,從芯片選型到零部件檢測,從飛行控制系統到抗干擾算法,每個環節均以超高標準要求。此外,公司自主研發的低空監管系統、AI自動巡檢功能以及融合元宇宙技術的互動編隊表演,進一步鞏固了其技術領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高巨創新的商業模式與眾不同。"我們是設備供應商,不直接提供表演服務。"高健說,"你可能知道中建集團、中建三局,但不一定了解它們用的是什么設備。同樣,高巨創新為客戶提供設備,由客戶去做表演服務。"這意味著,那些令人驚嘆的無人機表演背后,高巨創新甘當"幕后英雄"。
從表演效果來看,高巨創新的無人機編隊依托可靠的技術,展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精準度和藝術感。當數千架無人機同步升空,夜色中的點點星光漸次亮起,如同一幕數字時代的"天幕魔術"。它們能隨意排列組合,形成栩栩如生的圖像、流暢的動畫甚至立體的結構,將傳統燈光秀提升到了全新的維度。伴隨著音樂與燈光的配合,無人機編隊表演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技術展示,成為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科普培訓打開產業新維度
走進高巨創新的展示場館,映入眼簾的除了數千架無人機表演的絢麗視頻,還有面向青少年的小型無人機編程教育場景,以及無人機對戰、無人機穿越障礙的展示區與體驗區。這是高巨創新近年來重點發展的新業務--科技教育。
"我們從2022年開始布局教育板塊,一切遵循商業邏輯進行。"高健介紹,公司看到科技教育存在巨大市場需求,無論是培訓賽事還是科普研學,"以前市場提供科技教育很散,不成體系,編程類教育的成體系產品較少。"
高巨創新將目光投向教育領域,推出面向青少年的小型編隊無人機和科教套件,通過編程教學、互動表演等形式,讓普通家庭也能體驗尖端科技。"我們的目標是讓每個孩子都能親手操控編隊,感受科技魅力。"高健說,目前企業已建成8000平方米的科普基地,年接待學生超2萬人次,其教育產品計劃通過"一帶一路"走向全球100多個國家。
在教育領域的探索中,高巨創新積極參與教育部白名單賽事的組織,如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等。高巨創新作為技術支持單位,參與推動制定賽事規則和標準,為青少年科技教育提供專業支持。
這種教育方式特別契合當下青少年的學習需求。與單純的線上編程教育相比,高巨創新的編隊無人機教育將抽象的編程概念轉化為可見的飛行軌跡,讓學習過程更加直觀、有趣。一位青少年在完成編程后,看到無人機按照自己設定的路徑精準飛行,那種成就感是純粹的屏幕編程無法比擬的。
"這里不僅僅是賣產品,更重要的是賣場景。"高健解釋,高巨創新為學校和培訓機構提供完整的教學解決方案,包括課程設計、場景配套和教師培訓,讓教師"上手即用",根據班級學情進行調整。這種一站式服務模式大大降低了科技教育的實施門檻。
目前,高巨創新正在全國各地復制這一成功模式,建設"科教文旅融合基地",將戶外文旅和室內科普結合起來,打造低空消費場景。除了深圳的示范基地外,上海普陀項目已正式開放運營,其余各地類似項目也將在今年下半年運營。這些基地不僅服務于當地青少年科技教育,也成為展示無人機科技魅力的窗口,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低空經濟。
沃土培育科技引領者
"凌晨3點需要某個元器件,供應商能在天亮前送到廠里。"談及深圳的產業優勢,高健眼中閃爍著光芒。在這座擁有全球最完整無人機產業鏈的城市,高巨創新的研發迭代速度比歐美企業快3倍。這種高效的產業協同能力,為高巨創新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但高健更看重的,是深圳與生俱來的"試驗田基因"。2018年,當無人機編隊表演還是新鮮事物時,深圳市政府率先在人才公園開辟測試空域;2022年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20個應用場景加速落地。"就像當年華為、大疆的成長,深圳總能為創新留出容錯空間。"高健回憶,企業首個數百架編隊表演方案,從審批到落地僅用72小時,這種"深圳速度"讓海外客戶驚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高健對此深有感觸:"近年來公司能夠快速發展,有賴于國家對科技和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公司作為專精特新企業,以先進生產制造技術為基礎,以創新前沿技術為支撐,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憑借自主創新能力,高巨創新的無人機研發中心吸引了大批高端人才加入,包括畢業于國內外知名院校的留學生和國際企業的高級技術人才。目前,公司知識產權專利授權已近500項,榮譽碩果不勝枚舉。
高巨創新的創新基因還體現在其長期主義思維上。公司內部設有專門的前瞻性研發團隊,專注于3-5年后的技術方向。高健表示:"我們會有一些四五個人的小組一直在做前瞻性研發,他們完全不受任何KPI約束,就是專注于產品研發,為未來儲備技術和方案。"
目前,高巨創新正積極探索無人機與AI、區塊鏈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利用AI算法實現編隊自動避障和路徑優化,結合元宇宙開發虛擬與現實聯動的表演模式。公司已啟動"智能無人機+"計劃,未來產品將廣泛應用于農業巡檢、應急救災、城市管理等領域,為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夜幕降臨,高巨創新的飛行測試場上空再次亮起星光。兩千架準備就緒的無人機整齊排列,其中一百架無人機編隊起飛,在空中精準排列成各種幾何圖案,如同一群有智慧的螢火蟲。隨著參觀客戶的到來,這樣的小型演示表演,在高巨創新一天要進行十幾次。
從代工廠到全球龍頭,從表演設備到教育場景,高巨創新的發展軌跡印證了中國制造向高端躍遷的可能性。在深圳這片創新沃土上,高巨創新正以無人機設備精密制造為起點,以編隊展演和科普教育業務為核心,構建低空經濟的多元生態,讓科技的星光不僅照亮夜空,也照進普通人的生活。
(編輯 牛暢)